这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,是全国唯一一所具有工会背景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。1938年,抗日战争时期,她诞生于革命老区沂水县;1950年,新中国成立后,她作为山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为工会事业发展输送干部人才;1987年,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改建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;2013年,进入新时代,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,更名为山东管理学院;2021年,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;2022年,获评省级文明校园;2024年,入选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。
学校坐落于泉城济南,现有长清、历城两个校区,占地面积73.08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0.97万平方米。学校育人环境优美,办学条件完备,馆藏纸质图书124.5万册,电子图书153.01万册,建有11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、12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、设施先进的智慧研讨型教学楼、功能完备的室内外体育场馆、红色书屋、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;学校是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数据资产质量评估首批试点高校、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,入选“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”创建单位。
现有教职工838人,其中专任教师665人;教师中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55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295人,专任教师中博士、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6.99%。现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、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、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、省级教学名师4人、省级优秀教师3人、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、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2人、齐鲁和谐使者1人、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1人,拥有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、山东省高等学校“青创团队计划”团队5个。
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现有36个本科专业、13个专科专业,面向全国19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招生,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。学校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、省级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、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1个;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、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1门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、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在线开放课程65门;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部、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2部;省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,省级特色学院1个;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,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2个,省级示范性实习(实训)基地2个。在近三年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比赛中,学校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,省级特等奖3项、一等奖19项、二等奖24项、三等奖27项。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,学校获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8项。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2000余项;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37项、省级103项。学校获批国家级“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”,是教育部第二批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院校、教育部“互联网+中国制造2025”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、教育部数据中国“百校工程”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建设院校。学校被评为“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”,获评“山东省就业工作‘绿灯’先进高校”。
学校坚持科研强校战略,深化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获批数据治理与智能分析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、智能制造与数据应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省厅级科研平台,立项建设20余个校级科研平台;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2项,省部级课题106项;发表学术论文670余篇;出版专著34部;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57项,其中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3项,山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三等奖1项,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。学校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,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、全国山东琴书艺术传承与发展实践基地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、山东省古琴传承基地、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。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,主动对接国家及省重大发展战略,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战略合作,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实现横向科研经费到账近8000万元,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。
学校赓续红色基因,不断彰显办学特色。学校是“全国工会工作创新研究协同平台”共建单位,是全国工匠学院建设点、省级工匠学院和山东省工匠学院联盟理事长单位,是山东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和工会理论研究基地,是山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法人单位,设有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和齐鲁工匠研究院、工会理论研究院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共举办工会干部培训班近200期,累计培训1.5万余人次,2门课程入选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精品课程,1本教材获评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,在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的2023年省级工会干部院校评估中,成为全国10所获评“好等次”的省级工会干部院校之一,学校被评为“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”“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”“全国工会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”,被授予“全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”“全省五一劳动奖状”。学校主办的《山东工会论坛》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会与劳动研究专刊,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、华东地区优秀期刊、山东省优秀期刊、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、AMI扩展版核心期刊、CACJ中国应用型扩展期刊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。
学校实施开放式办学战略,积极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。与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、韩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高校,在师生交流、科研合作、合作办学、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多层次、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。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学校正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深入实施“一三五五”战略,勠力同心,砥砺前行,努力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,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力迈进!
(数据截至2025年2月26日)